2014-07-15

週末在魚麗泡茶 I 茶道篇

最近開始在魚麗泡茶。

好朋友不好意思對我說,我的文字實在不誘人,倒不如現場沖泡一杯茶,勝過千萬文字。

事實好像也是如此。哎呀,真是糟糕。 :D

魚麗的主要顧客多半是女性,但來和我喝杯茶、聊聊天的目前卻都是男性,或許喜愛喝茶的人(尤其烏龍茶),真的是男性居多;但是後來聽說在週間,有些媽媽們對擺放好的茶具會東問一些、西問一些,心想或許不久之後也會有女性來喝茶聊天。

來喝茶的朋友通常會問,你泡茶目的是推銷茶葉嗎?
嗯,是吧。
不過更希望可以讓大家喝喝看 wait a moment 的茶。

在魚麗一起喝茶的男性朋友,其實對茶葉都有自己的一番見解,所以聊起天來還真不用擔心會沒有話題。 :) 每每在聊完後,我都會想起日本茶道的美好;對我而言,其美好是因為日本有茶道(我雖然對日本茶道涉獵尚淺,但是接觸過的日本茶道老師們,其舉止神態等,莫不讓人對日本茶道為之神往),台灣也有'茶道',可惜,我遇見的每位台灣的'茶道大師'似乎都自成一格,沒有誰服誰,只有自己的是最好。

從台灣北部到台灣中部,再到南部,每個區域都有茶道協會和相關團體,也會看到風格不同的茶席擺設佈置,甚至連沖泡的茶葉都會有區域性;那什麼是台灣的茶道?曾從一位茶道大師的遺作裡也看到同樣的問題,台灣有茶道嗎?

完成一杯茶,交與友人品飲,這整個過程就是茶道。

執壺者專心將茶葉的內涵帶出,滿心歡喜與誠意的交予對方飲用,喝到的不只是茶葉本身的香氣與喉韻,還會喝到執壺者的心意,當下的空間、時間和感受,無法言喻,只能體會身受。 

不是用了多貴的茶具,多少價錢的茶葉,這些都不是重點。


不客氣地說,想要泡好一壺茶,那還不簡單!
坊間多的是教您沖泡茶葉的資料和書籍,例如,半球狀的烏龍茶茶葉用1/5,水溫攝氏95度,第一泡1分15秒,第2泡50秒........,重烘焙的茶葉用陶器沖泡,清香類的茶葉用瓷器沖泡等等,但這只是把茶沖好的基本。

我很喜歡日本茶道。
聽說在日本,進入茶庵內飲茶,門很低,進入的人多要低頭彎身才能進入,代表謙虛;茶席間不可以言語,是很安靜、很平緩的沖泡茶葉和品飲茶葉的過程;靜靜地欣賞泡茶的姿態、茶器之美、茶席之美、空間之美、茶湯之美........。

我覺得,這和我想像的台灣茶道很接近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