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-04-26

茶葉包裝中的脫氧劑

不知道大家都怎麼對待茶葉包裝袋中的脫氧劑呢?

什麼是脫氧劑? O.o
好,這是個好問題。

就是茶葉包裝袋中一小包充斥著英文或是日文的小塑膠包裝,類似像是一些零食袋中的乾燥劑一樣,對,和乾燥劑一樣不可以吃,並沒有稀奇的茶葉包在裡面。

乾燥劑,顧名思義就是爲了保持包裝袋內乾燥,如何保持乾燥?對,去除水分。所以乾燥劑是以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設計的。

同理

脫氧劑,顧名思義就是爲了讓包裝袋內可以脫去氧氣,如何脫去氧氣?對,把氧氣吸走。所以脫氧劑是爲了吸收包裝袋中的氧氣而設計的

一直放在袋子裡,不就是最好的對待方式了,可以一直去水分或是吸氧氣...?



食品乾燥劑 
會一直吸水份沒錯,會一直吸氧氣也沒錯,可是總會有吸飽的一天,所以....

乾燥劑,通常會有顏色的變化來顯示是不是已經吸飽了,吸飽了就不可以再放在袋中,因為只要有比乾燥劑乾燥的東西,乾燥劑反而會將水分給它,無論它是你的食物還是藥品,總結,乾燥劑可以放置一段時間,但是不可以一直放在袋中,尤其短期間內吃不完,需要長期放置的情形,那一定要將乾燥劑丟掉,如果真的需要,可以再放入新的乾燥劑。



脫氧劑,一但打開包裝就應該將脫氧劑丟掉
尤其是茶葉包裝袋中的脫氧劑,爲什麼?


茶葉專用脫氧劑 慢熱型
因為脫氧劑在吸收氧氣的時候會發熱,這是對茶葉很致命的傷害。稍微留意會發現茶葉包裝袋及便已經抽真空變成硬硬的一丸,但是打開包裝後還是會發現裡面依然有脫氧劑,這是因為抽真空這動作並無法將袋中的氣體完全抽走,脫氧劑的任務就是將剩下微量的氧氣吸走;氧氣越多,脫氧劑為了吸收氧氣所產生的反應也越激烈。所以開封後,還未反應完畢的脫氧劑遇到氧氣又會開始反應,繼續留在袋中,反而會熱到茶葉。

有機會的話,請到一般茶莊走走,茶葉多半都是30斤一個鋁箔袋,當然也有其他重量,不過這不是重點,重點是如果可以看到老闆開封這麼大一袋茶葉鋁箔袋的時候,你可以看到茶葉上面會有十數包脫氧劑在頂端,而且老闆會毫不猶豫的把這些脫氧劑全部丟棄,即便要再封裝回去,也不會再使用這些脫氧劑了。

最後,應該先向大家道歉,因為長久以來包裝茶葉,我們都習慣先將脫氧劑丟入袋底,然後再裝入茶葉,如此一來,在打開茶葉包裝袋的時候將會找不到脫氧劑........除非把茶葉全倒出來先,或是伸手進去撈,無論如何,我們以後會改變此一包裝順序,脫氧劑將會是最後放入的品項。當然,也請各位在開封後,馬上將脫氧劑丟棄不用,以維持茶葉原本風味。

你說沒有脫氧劑茶葉不就會氧化?會啊,不過解決方法有很多種,在這裡提出最好用的兩種
1.放入新的脫氧劑。
2.將茶葉喝完或是食物吃完。

wait a moment 非常建議早早喝完茶葉,慢慢喝完就好,不需要盡快喝完,但是更不要捨不得喝;吃的東西和喝的東西一樣,都是越早吃完、越早喝完越美味,放著,只會留下滋味變差的遺憾。

2014-04-20

服貿、核能、學運和茶葉 都必須自己去了解 才不會被其他人唬弄

最近新聞天天報導服貿、核四、太陽花學運等等, 想不去注意都有點困難。
網路上,每則新聞的下面有時候可以留言,於是也可以看到許多奇怪或是針鋒相對的言論;

wait a moment 對於茶葉很熟悉,不過對於服貿、核能和學運就差了點,目前還在在研究了解中,不過比起之前的一知半解以及被大眾媒體牽著鼻子走的情形,可以算是進步很多了 :)

回到茶葉領域,驚覺發現情形是如此雷同........

不懂茶葉,想要喝茶,想要買茶,怎麼辦?
以前通常會建議不太熟,但是又想買茶的朋友....
如果你懂茶,那就去茶行買,應該比較便宜(前提當然是不要被騙);如果你不懂茶,還是想買茶但又怕被騙,那你就買大品牌的茶,也許會貴一點,但是應該不會差太遠。
這是一個少輸為贏的方法。

懂一點茶,想要買茶,通常最容易被騙,而且被騙最慘,因為都是別人說、因為都是書上說....
懂到一半的麻煩是,所有的知識都來自於別人和別處,自己尚未完全消化或是融會貫通進而產生自己的主見,所以最容易被牽著鼻子走,即便自己心中覺得有一絲不妥或疑惑,也會自行抹去,等回到回家,才驚覺當時細微的不妥或疑惑感覺是非常重要的和正確的,這時許多人會非常怨嘆,從此分兩條路走,一是放棄喝茶、放棄了解茶,一是更努力的去懂茶、學更多茶葉知識

滿懂茶的人,買茶很容易(也很辛苦,必須得找到喜歡的茶、看的上的茶),因為主見很強,通常也有習慣飲用的茶葉,所以買茶的方向很明確....
可以了解茶是一件快樂的事,不會常常被騙是很開心的,更開心的是可以進一步學習不同茶葉帶來的不同感受;這和每一件事情都一樣,當具備一定程度後,就可以進入新的境界領域,也才可以遇到新事物和新感受

就算懂茶也常常被騙,只是被騙的很開心。
因為對方實在太厲害了,竟然可以說出一套讓人心服口服的理論,與其說被騙,更應該說獲得了一個新的看待茶葉的方式和角度

以 wait a moment 最近的一批輕焙火烏龍來說....


輕焙火烏龍
 Light Baked Oolong Tea
$600元 / 200g
龍鳳峽2013秋茶版
這批來自龍鳳峽的高山秋茶,茶質高級,也有鮮明的高山香氣和口感;但如果用3公克,5分鐘,150毫升的檢驗茶葉的沖泡方式來檢視這款茶的優劣,卻可以挑出許多的缺點,例如走水不夠順暢、發酵不夠平均、揉捻不足、茶葉太嫩採以致滋味太濃等等,這樣聽完是不是可以將這款茶丟棄都不會心疼了 :) 

但是實際用茶壺沖泡,其香氣、滋味、喉韻等等,又讓在場的朋友們讚不絕口,或許其中有泡茶的功力加持,但是茶葉的質地卻是好喝的基本,絕對不是可以用其他的手法來掩蓋或欺騙的。


那這是怎麼回事呢?

看茶菁,可以看到以上的缺點,但是喝茶卻喝不到,可以確定的是,如果這款茶走水更順暢、發酵更均勻、揉捻更充足,則這款茶絕對有 wait a moment 的 輕焙火烏龍 頂級 的水準,可惜就是有上述的缺點和較昂貴的成本,所以 wait a moment 將其視為高級版的 輕焙火烏龍 來和朋友分享。

說這款茶不好的朋友沒有說謊,對吧?
讚美這款茶好喝的朋友也沒有說謊,對吧?

前提是,要懂茶,要實際去喝茶,要有自己的想法,這樣就可以享受茶葉帶來的趣味了

對於服貿、核能、學運都一樣,要懂,實際參與,有自己的想法,留意隱隱約約的不妥和疑惑的感覺,去查證它,這樣就可以自己保衛自己的生命、家庭和國家的安全,不會被別人唬弄。
:)

2014-04-14

來自好朋友的新茶 龍鳳峽烏龍茶

一款突然出現的輕焙火高山烏龍茶

龍鳳峽烏龍茶是杉林溪烏龍茶中的佼佼者。

秋茶,秋天採摘的茶,不是種植烏龍茶茶農的販售主力,主要還是爲了幫即將採收的冬茶準備一個好的開始....

不過既然都採收了,就好好的製作一下,通常會以較冬、春茶低的價格販售出去,對於茶農的生活不無小補;有時遇到氣候比較涼爽的秋天,秋茶詢問度更是跌破大家眼鏡,銷售數字有時比冬茶還要漂亮,所以也有人獨獨鍾情於物超所值的秋茶。

習慣喝龍鳳峽烏龍茶的飲茶者,往往對於梨山或大禹嶺的烏龍茶,也可以老神在在的欣賞其獨特風味卻不留戀其間,最後還是要泡一壺龍鳳峽的烏龍茶,喝一杯心目中的高山烏龍茶最為結尾。

輕焙火烏龍
 Light Baked Oolong Tea
$600元 / 200g
龍鳳峽2013秋茶版
這款2013 年龍鳳峽秋茶,是第2天所採收的茶葉(一般有規模的茶園,多半會採收茶葉時間會需要3天以上,而且因為天氣的變化,每天不同茶菁做出來的茶葉也不一樣),比較可惜的是第二天有稍微下雨,影響到萎凋(走水)的過程,造成些微的積水。

秋茶多嫩採,所以滋味會更明顯的濃郁;不過此款烏龍茶又加上雨天的搗亂,滋味更形濃厚(重口味的飲茶者聽了或許很開心:));若不想太濃,沖泡時茶葉不要放太多,或者也可以維持習慣的茶量,然後稍微縮短浸泡時間,如此簡單調整一下茶湯濃度,就可以讓隱藏在其中的高山茶風味展現。

因為是好朋友拿來分享,我們決定將這份心意一起放入 wait a moment 的茶葉中,讓喝的朋友也感受到好友的體貼和情誼。我們會將這批茶葉裝入 輕焙火烏龍 中,保存期限標示為 2016/04/01 (也是可愛的愚人節,那天我收到了很多惡作劇 :)),如果想購買這批茶葉,也請來信時特別註明您的要求。

 wait a moment 邀請您一起來喝龍鳳峽2013年秋茶 :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