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-04-15

一個有意思的地方─香港



帶著茶葉和茶包去香港旅行,根本就是一個大笨蛋會做的事。
那裏的茶的種類和數量多到讓人開心不已;那裏喝茶的時機和次數多到讓人可以茶醉醉倒。

不經意地想說,想喝茶,就去香港吧!

身為販售台灣茶葉的人,去過一趟香港似乎是必要的洗禮,所謂的深度與廣度,都可以清楚地被呈現出來。

不是誰好、誰不好那種低劣的比較,而是態度上根本的不同。

每個地方都會有想要靠店面的裝潢和產品的包裝來吸引顧客的茶店,也有實實在在賣著自己喜歡的茶的茶店;有很大的茶店,有小到兩個人無法並肩走進去的茶店。

對一個金錢很少的人來說,香港的消費真的很驚人,兩個人吃頓飯換算成台幣,隨隨便便都要個五、六百元,飲茶餐廳的茶資,是一個人五、六十元,但是食物真的非常的好吃,茶也喝得非常的過癮;如果一個人多付個三、四十元,就可以有怎麼喝都有濃郁茶味的一壺茶,多付個一百元,就可以有非常美味好吃、回味無盡的一盤炒麵的餐館,再窮,每個月也要去吃個幾次,安慰一下平常有意無意地被虐待的五臟六腑。

如果故意說,在台灣你願意多付個幾百元給店家,店家也會多給妳很多肉、很多料啊……..這種論述的話的話,那其中香港和台灣最大的差別也恰好就在這裡!

例如
同樣是一盤兩百五十元的炒麵,
香港的炒麵可以讓人一直吃,吃到很飽很飽,一直吃還是覺得很好吃,吃完付錢覺得有些貴,但是心中覺得錢不是大問題,覺得很滿足,還想再來吃;
台灣的炒麵會讓人覺得很高貴,果然一分錢一分貨,難怪這一盤炒麵要二百五十元,看看這豐富的料,這精緻的刀工,這……..,這樣果然很值得。
 
不是說香港每家餐廳、茶店都這樣,但是剛好就遇到了;不是說在香港喝到的每杯茶、每壺茶都這樣,但是剛好就遇到了;而也就這麼不剛好,在台灣沒遇到過,這種發自內心的滿足和感動,不是誰好、誰不好的那種低俗的比較,而是店家主人透過他的料理和茶葉,所散發傳遞過來的溫柔的堅持、自信和體貼。

堅持─對於商品內容的選擇和構成的一定要求
自信─對於商品本身所呈現出來的一切都有自己相信其所值得的地方
體貼─對於客人適合哪種商品完全站在消費者立場來思考和建議

這樣敘述,鐵定沒有幾個人了解,只能期待有更多的人可以有類似的際遇,就可以知道這其中令人打從心底佩服的感受,或許又會因為每個人主觀感受不同,而有些許的差異,但相信都不會讓錯過那種讓人喜歡的驕傲。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