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-10-12

有點擔心地收下朋友的批評

這真實故事裡有ABC三位小時候的同學,AB同學跟我非常熟,現在也是非常好的朋友,C同學從以前到現在都不太熟。

大概是去年吧!

A同學跟我說有人想要帶台灣茶葉回美國,想我正在茶葉世界裡面玩的不亦樂乎,wait a moment  當然是不二首選。於是我也很開心的將幾種代表性的茶葉,都各拿了幾包給A同學,希望可以讓美國那裏的朋友喝到道地的台灣茶葉,後來輾轉得知原來就是C同學已經住在美國了,茶葉的買主就是他,雖然和C同學在以前沒有很多的交集,不過得知是曾經一起上課的同學,心裡還是多了一分喜悅。 :)

第一次的波折應該是茶梗事件。
從A同學那傳來的消息,C同學覺得........

怎麼會有茶梗呢?
茶葉的確有茶梗的啊!沒有茶梗茶葉要長在哪裡呢?

可是茶梗也多了點吧?
也是,如果跟一般擁有連鎖規模的茶行相比,茶梗的確多了點。茶梗其實也是茶湯滋味強勁的來源之一,茶梗在茶農採摘茶菁的時候就決定了其留下的長度,如果負責採摘的茶農沒有注意採摘最佳的長度(例如一心二葉或是一心三葉),就會採到較老的茶葉也會留下過多的茶梗,這樣就不太好。

沒茶梗比較好吧?
好不好,很難說。採摘的長度很難一樣(人是最難管理的),所以製茶過程其實有個拔梗的動作,為的是拔去過長的茶梗,缺點是不免會傷到茶葉的完整性。所以我抱持的觀念是,茶梗不要過長都可以接受,因為茶梗也是茶滋味的重要來源,沒有茶梗的茶湯滋味不夠力量,雖然也好喝,但是就是少了點東西。


第二次則是今年的沒什麼特別回應

從B同學那裡傳來的訊息,因為B和C同學都去參加了同學會,剛好就聊起了茶葉......
B同學轉述說C同學覺得.....
感覺沒什麼特別的。
(生氣)什麼叫沒什麼特別的!?不然是要多好喝...

就沒什麼感覺。
(更生氣)不然叫他買我最貴的茶好了....  .\ /.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(B和C同學對話結束,開始同學會例行的大吃大喝)
(怒火平息中)我想,可能是我的茶葉不合C同學的口味吧。要不請C同學去試試看大茶行的茶,或許比較容易找到自己喜歡的茶葉。

B同學貼心地想要安慰我.......
會不會是C同學不會泡的關係?
有可能,如果茶葉放太少或太多,都會變的不好喝,可是C同學是表示沒什麼特別的,所以我認為可能不是會不會泡的問題,而是他真的覺得沒什麼特別的。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(B同學無話可說)
(平靜狀態)我想C同學就是不喜歡我的茶葉,就是這樣。(接下來開始自我安慰,哈哈)畢竟我也遇到我覺得很差勁的茶葉,可是有人覺得很好喝、很喜歡的。

喔,這樣子啊。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
老實說,被別人說 wait a moment 的茶葉沒什麼特別的,心裡面真的會在意。
不過也是可以冷靜檢視 wait a moment 的茶葉特質和顧客喜好差異的時機。

在這個資本主義的環境中,許多東西都是看來又好又便宜,但實際上都有犧牲一些不容易被看到的部份,例如農人的利潤,工人的薪資等等不會直接感覺到的環節。當每一個人只認同這大環境中所謂又好又大又便宜等等的價值觀時,喪失小、美、獨特等等基本的價值,變成剝削辛苦農人和工人的間接幫兇,也喪失了自己判斷的能力。

想到這裡,無論有人覺得我的茶葉好喝,覺得還好,甚至覺得不好,至少他們都喝過這有保留著茶農合理利潤的道地台灣好茶,至少他們心中有這茶的種子,或許會發芽長大或許不會,來用心期待吧!
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